中国人的人生图鉴《人生第一次》映照大时代记录小生活

时间:2020-01-15 15:07:24阅读:75642
当王银花顶住周遭亲戚邻居的一众反对声,出现在曲靖开往上海的K740列车上时,那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倔强与抗争;当小索放着牛灵感迸发,写下“绿色的风”诗句时,那是中国人深埋心底的浪漫
  • 人生第一次
  • 涂松岩 高亚麟 王耀庆 秦博 韩童生 郎月婷 辛柏青 王仁君
第1张图片
1/14
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2/14
第2张图片
第3张图片
3/14
第3张图片
第4张图片
4/14
第4张图片
第5张图片
5/14
第5张图片
第6张图片
6/14
第6张图片
第7张图片
7/14
第7张图片
第8张图片
8/14
第8张图片
第9张图片
9/14
第9张图片
第10张图片
10/14
第10张图片
第11张图片
11/14
第11张图片
第12张图片
12/14
第12张图片
第13张图片
13/14
第13张图片
第14张图片
14/14
第14张图片

当王银花顶住周遭亲戚邻居的一众反对声,出现在曲靖开往上海的K740列车上时,那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倔强与抗争;

当小索放着牛灵感迸发,写下“绿色的风”诗句时,那是中国人深埋心底的浪漫与想象力;

当王翔焦躁不安徘徊于医院走廊,听到母子平安的消息喊出“此生我就守着他们三个人过”时,那是中国人无时或忘的责任与担当。

……

初来乍到,请多关照。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的“菜鸟”:出生、成长、工作、结婚,以致退休、患疾、告别。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一道选择题,做完它,不论喜欢与否,都将构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鉴。央视网出品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就是十二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1月13日,《人生第一次》专家研讨会在央视网举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沈卫星,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院长高晓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俞虹,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广电时评》总编辑梁刚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陆小华,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田科武,《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丁玫,学习时报社学习文苑版主编张丹丹等业内专家学者与节目主创团队进行了热烈讨论,碰撞出激烈火花。来自腾讯、哔哩哔哩、优酷等平台的代表,共同出席研讨会。

第一次:时代大背景的“个体注脚”

不避烟火,不调虚情。《人生第一次》选择用含蓄的手法,以一种引而不发的姿势,将时代背景“悄然”融入个体故事。这种不狂不悖、拿捏正好的叙事,于创作者而言最难把握,于观者则大呼过瘾。

“选题独具匠心,视角、立意非常好。通过一部纪录片,系统地把人生的第一次,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这对大家都是重要的人生回顾和反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人生第一次》很好地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4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们时讲到的四个字:培根铸魂。“这部纪录片用深刻的选题、独特的视角,关照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提升民族的素质和境界,真正在做培根铸魂的工作。”

《人生第一次》其中一集《长大》,讲述了云南偏远山区的一群留守孩子,通过学写诗歌排解孤独、打开心扉的人生成长故事。片中孩子们朴实而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在场嘉宾。

“我的观感关键词:题材的丰富性、故事的鲜活度、价值的引导力。《人生第一次》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芸芸众生、普通百姓留下了生活样本,揭示了人们丰富的心灵触动和生命状态。”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沈卫星对片子表达了充分的肯定,“我在看的过程中很享受,一种真实的记录、美好的东西,特别是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时代的重大主题,通过人生的第一次把它勾连起来。”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院长高晓虹认为,“《人生第一次》既有价值的引领,也实现了人生的引领。人生百态,‘人生第一次’也存在着丰富样本与多种可能,就如《长大》篇中所说,‘诗歌也许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可以改变一个人’。全片基调温暖正向,让人感觉我们的社会还是充满了希望与温暖的,满满的正能量。”

“坚守初心、深刻用心、触动人心”,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教授用了三个“心”来总结《人生第一次》。“这个片子是央视优秀纪实作品的传承和延续,20多年前我们研究感性的故事,追求通过纪实方式来研究社会变迁,今天这部作品是新时代下对此理念的进一步认知、把握和践行,我们能从中看到初心坚守。”触动俞虹的,还有片中的细节,“《进城》这集,领队在上火车前交代大家上厕所要插门,到了上海要注意垃圾分类,这些细节的选择都非常触动人心。”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陆小华同样对《进城》篇印象深刻,“看到《进城》的片子很感慨,24年前,我在贵州息烽县当县委副书记,专门去扶贫,贵州话和云南话很相近,做的事情也很相近,一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命运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而最好的故事有温度也要有硬度、有细节还要有格局。《人生第一次》要用故事解读中国人的精神密码,展示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支柱,让世界看到当下中国人的生活。”

《进城》篇主人公、云南省曲靖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增雄对此感触更深:“《人生第一次》让曲靖的普通老百姓能够走进央视的屏幕,让全国人民能够近距离、多角度地了解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这很可贵,也是我们的‘人生第一次’。”

第一次:人生选择题的“纵向剖解”

潜心洞察,见性见理。《人生第一次》打破常规,非锚定一人一事,非驻守一地一景,而是纵向剖解人生断面,时间为经,故事作轴,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娓娓道来,不唐突、不说教。

人文纪录片最常见的操作手法,是聚焦特殊人群或特殊地点,充分放大某人某地的戏剧冲突。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秦博 工作室”负责人、《人生第一次》总导演秦博看来,这是一次异于往常的挑战,“在诸如医院这种凝聚生死关头的地方,有戏剧的张力在,天然就有冲突;但是把维度拉开之后,从小孩子一直到老人这么长时段的纪录,必须把当中微妙的情感、中国人普遍的情感观察捕捉到,这个难度确实很大。”

仲呈祥感佩于其中的匠心,“你们用蹲守,去捕捉普通人人生第一次最美妙的音符、最感人的舞姿、最生动的细节。”

沈卫星从中读出了真诚,“《成长》里面,孩子脸上、眼神,特别是刚开始的表情与创作诗歌后的表情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真是贯注了一种诗意、一种情怀,这个是需要老老实实拍出来、抓出来的。”

高晓虹点出了选题切口的巧妙,“人生第一次有普遍性,但也有很多的特殊性,每个人的第一次都是不一样的。如何去处理共性与个性,是其中的难题。”

俞虹抓住了片子给人的悬念感,“所有的题目似乎是一个线性的,似乎是稀松平常的,但是你不知道他会拍什么,出生怎么拍?无数的长大,那他会选择什么?其实是留足一种悬念的。”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广电时评》总编辑梁刚建从选题创意、艺术表达、基调把握三个维度,给予《人生第一次》很高的评价,“第一是创意好、大IP,第二是艺术水平高,第三是基调准确。催泪的方法和作品很多,但在感动之外,还能给人向上、给人力量、给人温暖、给人光明,可见团队功力。”

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田科武则认为,“互联网时代,汹涌的波涛常见,但平静的洋流才是更可贵的真实状态。《人生第一次》这样的纪录片,讲述中国普通人的思想、情感、故事,为年轻一代的行为和选择来提供重要参照与引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丁玫表示,《人生第一次》体现了对时代的映照,“脱贫攻坚、垃圾分类、留守儿童、医患关系……在《人生第一次》里能看到时代的脉搏,所有的细节里面都有时代的背景,而每一集里又能看到主人公精神上的成长,每个人的成长史也是民族精神的成长史。这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国、流动的时代。”

(《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丁玫)

学习时报社学习文苑版主编张丹丹从主流媒体担当这个层面,对央视网出品《人生第一次》表达了敬意,“主流媒体要破解标签固化的难题,我看到了这部作品在打通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向世界讲述中国模式和中国故事上的努力。正是类似片中刘增雄这些无数普通中国人的奋斗,成就了今日中国。”

第一次:网生纪录片的“登堂入室”

台网并重,先网后台。《人生第一次》在传播模式上的大胆创新,或将开启IP节目新的产生路径,在互联网技术、用户、资源的变局下,网生纪录片IP时代即将到来?

“我们做的是中国人的人生大IP。”央视网董事长、总经理,《人生第一次》出品人钱蔚在发言中,充分流露出央视网在原创内容上的信心和决心,“‘内容信心、回归初心、携手同心’,这是央视网原创内容IP的三个关键词。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致力于打造生动的中国人人生图鉴,我们要做新时代升级版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出生、上学、买房、养老……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命题。把握时代脉搏,这是主流媒体必须时时秉持的‘初心’,我们把这个纪录片奉献给我们的用户、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国老百姓。”

“静下心来进行社会观察和记录,拿出时代所需的品质力作,这就是我们推出《人生第一次》的初衷。《人生第一次》第一季只是一个开端,这个IP还将持续进行开发,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央视网视频中心总经理、《人生第一次》总监制唐晓艳表示。

央视网视频中心内容总监、《人生第一次》总制片人张昊认为,“我们活在一个大时代里,共性的经历,个性的精彩,一个个不同年龄、身份、境遇的普通中国人跟随着时代的脉搏共同前行,我们《人生第一次》希望记录下他们步履不停的样子,回望那些可能被遗忘的初心和信念。”

底气和信心来自积累。央视网以互联网企业机制创新驱动新媒体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已形成的“长、短、智、特、垂”五大产品矩阵方面持续拓展和发力,推出了包括《足球道路》、《人生第一次》等原创长视频内容品牌;“小央视频”等短视频内容品牌;“课本里的新中国”“私人定律”等智能化产品品牌;熊猫频道、直播中国等特色直播品牌;“少儿守护人”等深度垂直内容品牌。

在内容生产、多终端传播、产业发展的加持下,央视网也展现了强劲的竞争力,在201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排名第22位,在中央级互联网媒体中排名第一,并多次斩获中国新闻奖:“央视网零首页十九大特别报道矩阵设计”、“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接连获得第28届、29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公仆之路》短视频和《“天舟一号”发射任务VR全景直播》获得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方案 G动全球》访谈节目和《小央视频》栏目分别获得第27届、29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逐渐培养和成长起来的原创力量。

《人生第一次》将于1月15日起,每周三晚21:45在央视网、东方卫视、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弹幕网、优酷视频等平台同步播出,敬请期待!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