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舞指数|麦收曲:“老话题”如何奏出融媒“新曲风”

时间:2022-12-09 15:01:00阅读:99473
总台融合发展中心依托“总台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智库”,开展IP融合创新案例研究、开发、交流和推广服务。在“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理念指导下,案例中心持续
象舞指数|麦收曲:“老话题”如何奏出融媒“新曲风”
象舞指数|麦收曲:“老话题”如何奏出融媒“新曲风”
3/6

总台融合发展中心依托“总台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智库”,开展IP融合创新案例研究、开发、交流和推广服务。在“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理念指导下,案例中心持续对IP融合创新优秀实践进行跟踪,旨在推动总台优质节目融合创新,打造全媒体品牌集群。近期围绕党的二十大报道优秀案例,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在重大主题报道融合创新策略方面的研究与思考,陆续推出“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创精品案例赏析系列”,敬请关注。

【案例亮点】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中国夏粮喜获丰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创新推出了一篇由夏粮“数据”谱成的丰收曲。

总台独家从农业部获得了夏粮收割每日数据,并运用音乐方式对数据进行“解析”。乐曲通过同一音阶的不同排列和节奏变化,展现夏粮收割进程节奏,整曲颇具国风韵味。在数据音乐化表达的同时,作品还巧妙地运用“跳动的柱状图”视觉元素,传递了更多信息量。

《麦收曲》2022年6月23日在央视新闻客户端首页首发当天获得全网转发,央视频、农业频道、农业部系统的所有社交平台号、“湖北日报”“河南农视”等部分地方媒体平台均转发此作品。

【案例赏析】

关于“丰收”的报道是我们典型的新闻报道“四季歌”,每年都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对于这种每年都在不断重复的“老话题”,怎样做出新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麦收曲》这个作品,敢于跨界,成功出圈,体现了融合媒体传播的无限潜力。

具体来讲,这个作品有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通感联觉

“通感联觉”是这个作品最鲜明的一个特色。“通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把描述A感觉的词用来形容B感觉。比如“你笑得很甜”,笑容是一种视觉,但当我们用“甜”这样一个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给人感觉反而更微妙,这就是“通感”的魅力。这个作品非常好地利用“通感”、利用“联觉”这种方式打通了我们的不同感官。因为不同的媒体形态对应的就是人类不同的感官,所以这个作品把数据可视化配上合拍的音乐,让我们可以“听到”图像,“看到”声音,最终形成立体传播。

二、时空联动

地图和时间轴是数据新闻常见的表现形式,但若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往往可以产生更加神奇的效果。在《麦收曲》中,我们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区的粮食产量发生相应的变化,信息的饱和度与纵深度都非常强。

三、动静联结

在这个作品中,地图、文字是相对静止的,但音乐柱状图和非常醒目的产量数字是在不断动态变化的。一动一静,动静相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丰收的过程。

四、古今联袂

《麦收曲》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的数据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我们可以欣赏到特别优美、有节奏感的古风音乐,另一方面又能看到非常炫酷的数据可视化呈现,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完美的结合。

五、多方联合

这个作品的主创团队也是多元化的,有电视记者,还有数据分析师、可视化设计师、动画制作人、音乐创作者、音乐策划人等,可以说这个作品代表了一整条产业链,是一个多产业协同、多工种协作的范例,让我们看到了各种不同产业、不同工种相互融合、协同攻关,最终产生化学反应。

六、多端联通

《麦收曲》最早是在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上首发的,之后又与电视频道进行联动,也跟网民的社交媒体进行联通,打造了新媒体传播矩阵,也强化了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最终建构了一个主流舆论引导与传播的共同体。

《麦收曲》这个作品通过以上六点达到了媒体融合创新的新境界,非常值得推广和学习。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