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国民记忆致敬体育英雄首部“国球”跨时代大剧《夺金》央八开播

时间:2021-09-28 18:00:14阅读:84217
“人生能有几回搏”,“一切从零开始”,这些最能代表中国体育精神的口号体现了充满魄力的强者风范,它们都出自一个运动项目——乒乓球。
承载国民记忆致敬体育英雄首部“国球”跨时代大剧《夺金》央八开播
承载国民记忆致敬体育英雄首部“国球”跨时代大剧《夺金》央八开播
1/7

“人生能有几回搏”,“一切从零开始”,这些最能代表中国体育精神的口号体现了充满魄力的强者风范,它们都出自一个运动项目——乒乓球。9月25日,就在东京奥运会的余温仍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乒乓球决赛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一部向中国乒乓事业致敬的热血大剧《夺金》登陆CCTV-8黄金强档,开始热播。

电视剧《夺金》由《亮剑》的导演张前担任总导演,袁军、田勇联合执导,郑凯、张逗逗、夏星等人担任领衔主演。这部体育题材电视剧以乒乓球运动在中国的60年发展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穷学生刘争光怀揣着乒乓梦想进城打球,通过不懈努力打进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的故事。它追溯乒乓历史、致敬体育英雄,以有血有肉、形象饱满的人物故事描摹我国老一辈乒乓球运动员独特的人生历程。“夺金”励志之外,还触发中国国民的集体记忆,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了“为冬奥凝魂聚气” 、 “共筑中国梦”的广泛好评。

01

首部“国球”跨时代大剧

故事饱满展现中国乒乓发展历史

1959年,第25届世乒赛在当时的西德多特蒙德举行。中国选手容国团连克强敌,收获男子单打冠军,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此后,在一个甲子的时间里,这个白色小球出现在城市、乡村,乒乒乓乓的声音响彻中国。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曾经透露,在中国,个人乒乓球爱好者大约有8300万人左右,乒乓球学校和体院有超过3万名球员,其中2000人是职业选手。几十年来,在这些运动员为整个中国带来无尽荣光的同时,乒乓球凭借庞大的群众基础成为了“国球”,也成为了中国体育崛起的重要象征。

回首当年,容国团夺冠成为中国乒乓球和中国体育腾飞的起点,电视剧《夺金》的故事就从这里讲起。1959年的冬季,中国东北东风公社的一个山村,冰封的大江上,一群孩子围着一座冰块垒砌的乒乓球台打球。刘争光,这个颇具打球天分的农村小伙子,凭借自己独特而又凌厉的“砍球”技术赢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此时,远处林梢上的大喇叭里,传来的正是容国团比赛实况的播报。

《夺金》以“热血青年”刘争光的视角出发,生动展现了自20世纪50年代末“国球”崛起背后的燃情岁月,记录了大时代背景下一群年轻人追求幸福生活、努力为国奋斗的“乒乓芳华”。剧中,心怀乒乓梦想的刘争光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选择进城打球,此后,他通过长期不懈的刻苦努力一路打进了国家队。虽说刘争光在中途曾无奈被迫离队,可他依旧坚持训练,在乒乓队伍再次召唤的时候,他强忍着病痛在国际赛场上为祖国争得荣誉。

没有生来就能夺冠的天才,只有干锤百炼而出的强者。《夺金》的故事共有38集,它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延伸到本世纪初,完整呈现了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史,成为了中国发展腾飞的一个缩影,它从宏大的体育视角诠释“中国梦”,将几代中国人的目光重新带回那个乒乓群雄并起的燃情岁月,让每个国人都能在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忆。

02

挖掘体育富矿

剧情生动揭示小球转动“大球”

中国人之所以对乒乓球运动有着特殊的情感,除了全民参与和竞技水平国际领先等因素,还和那段著名的“乒乓外交”有关。

197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4月4日,美国球员科恩无意中搭上中国球员的交通车后,庄则栋主动赠送一幅绣有黄山风景图的杭州织锦给他,科恩后来回送庄则栋一件带有和平标志的运动衫,这一事件在当时成为轰动性的大新闻。随后,毛泽东主席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开启了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的大门。在当时中国外交所处的恶劣环境中,中国领导人创造性地选中体育作为突破口。“乒乓外交”,并不仅仅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在当时它还成为了中国通向世界的“钥匙”。从此“小球推动大球”传为美谈,成为了体育和政治相得益彰的最佳注解。

在《夺金》中,随着乒乓外交的展开,国家体委要求国家队从各省市挑选运动员,备战第32届世乒赛,争取拿下更多金牌。就是在这次挑选中,正在酱菜厂劳动的刘争光和杜建华被选中,得以重返国家队,让夺冠的故事有了丰富的后续发展。

“乒乓外交”,直接或间接催生了中国外交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夺金》对此进行了饱满呈现。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访问阿联酋、古巴、智利、加拿大,并举办了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在剧中,南斯拉夫著名女乒乓球手蒂亚娜前来参赛,却没有在选手中看见前国家女队队员许茜。她多方打听,才得知许茜已经退役、在金州体育学院上学。于是,蒂亚娜带着老公弗兰克一同前往金州与老友重逢。十多年后,正是在蒂亚娜的帮助下,许茜来到德国加入俱乐部,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乒乓生涯。1984年,在金州国际乒乓球邀请赛上,经过千辛万苦的训练,许茜代表德国女队出战,夺得了冠军,她高举的那个“祖国好”的横幅迸发出了激烈的情感,不仅代表了运动健儿不忘祖国的赤子之心,也承载着漂泊在海外的中华儿女的拳拳情意。

《夺金》让我们看到,爱国主义是传承在中国体育健儿基因中的鲜明标签,这支队伍铸就辉煌,不论走到哪里,他们的心中始终装着祖国。

03

球不落地 永不放弃

形象刻画“国球手”的热血拼搏

1981年,在第 36 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包揽了男团、女团、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 7 个冠军。在回国后的表彰大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将中国乒乓球队的“乒乓精神”总结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国争光的精神;发奋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不屈不挠勤学苦练、不断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胜不骄、败不馁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正如总导演张前所说:“乒乓球精神是当下中国时代所需要的,《夺金》要把中国乒乓球这个魂体现足了。”剧中,除了扣人心弦的赛场比拼,还细腻形象地刻画了一代代乒乓球选手的热血拼搏、接续奋斗。不论是刘争光、杜建华,还是许茜、孙浩宁,他们每天苦练挥拍上千次,针对技术难点和自身弱点集体攻关,为防止技战术僵化,在坚持主流打法的同时,积极尝试创新,主动适应世界乒坛的变化趋势……球不落地永不放弃,不问结果全力以赴,这就是对乒乓精神最好的诠释。在经历人生的起起伏伏后,刘争光最终回到省队担任乒乓球教练,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乒乓球选手,继续为祖国夺冠。由此可见“国球”伟大的背后,是不畏艰难的勇气,是不忘初心的执着。

而为了完美展现国乒精神,《夺金》还请来了超过 30 位世界冠军客串演出。在一场“元老杯”比赛中,中国乒协前主席徐寅生、前国家队总教练许绍发,以及郭跃华、梁戈亮、马文革、王俊、王涛、刘伟等乒乓大咖悉数出现在了“赛场”上,为这部大戏添砖加瓦,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朝气蓬勃的精气神。

爱国是情怀,奋斗是底色。总台央八把《夺金》特别安排在国庆节前播出,在硬核呈现中国人拼搏样貌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关乎人民幸福、民族未来,“国球”一次次“从零开始”,就是追梦的中国人在驱动自己劈波斩浪、扬帆前行,因为梦想永远在路上。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